拼業績博出路 “新生代”基金公司崛起
時間:2011-03-11 作者:【方紅群】 來源:【中國證券報】
近兩年,部分經歷了高管人事地震和投研團隊大調整的中小型基金公司,似乎獲得了“新生”。去年以來,一些這樣的基金公司業績進步明顯。管理層和投研隊伍的變動,曾經給這些公司帶來陣痛,但也給它們提供了“重塑”自我的契機。不過,業內人士表示,在資產管理的長跑比賽中,要持續跑出好成績,還需要不懈探索和努力。
部分中小基金業績搶眼
近兩年一些基金公司高管和投研核心人員人事變動頻繁。尤其是中小基金公司,這一現象更為明顯。不過,從部分這樣的中小基金公司業績表現來看,人事變更帶來了一定的積極影響。
比如寶盈基金,2010年下半年新的管理層和投研團隊組建之后,該公司業績漸有起色。Wind數據統計顯示,截至
大摩華鑫基金自2010年以來就因為業績優異受到廣泛關注。2008年這家基金公司經歷了股權變更,年底新的總經理上任,新的投研團隊逐漸建立并充實,2010年,該公司旗下大摩領先優勢、大摩資源基金全年凈值回報率分達到22%和18.5%,前者在186只普通股票型基金中位居第10,后者則在117只偏股混合型基金中位居第9。
另一家中小基金公司東方基金,2010年初經歷了分管投研的副總經理兼明星基金經理的離職。不過,經過新團隊的努力,投資風格比以往更為穩健,總體業績也有所進步。Wind數據顯示,東方穩健回報去年業績在同類基金中排名居前。今年以來,截至
提升投研實力是關鍵
業內人士表示,對基金公司而言,業績不佳往往有多方面的原因。要保證做好投資,則必須有得到股東支持的、穩定的高水平管理層,同時,也必須有完善的投研體制和強大的投研隊伍。前者為后者提供條件,后者則直接決定投資業績的好壞。
大摩華鑫基金總經理于華此前在接受中國證券報記者采訪時指出,高水平的人才隊伍是基金公司發展的基礎。從2008年年底開始,一批有海外經驗或在國內基金業取得優秀業績的專業人士加盟大摩華鑫,形成了公司發展的新動力,團隊建設促進了基金業績和規模的提升。
努力建設系統、完善的投研管理制度和流程,是提升投研效率的重要基礎。東方基金投研內部人士回顧近兩年公司的變化認為,2010年以來,該公司投資管理文化逐步發生變化,更強調團隊的作用和投研實力的整體提升,在投資理念上,更強調“以基本面分析為導向,挑選價格合適的高質量企業,兼顧風格資產輪換”的價值投資理念。這些改變對投資業績帶來了積極影響,未來這些影響有望進一步顯現。
不過,在日益激烈的基金業競爭中,要爭奪更為廣闊的生存空間,前進的路途依然漫長。正如深圳一家中小基金公司的高管所說:“業績要持續優異并不容易,而且隨著基金規模的擴大,基金經理也需要迎接新的挑戰,能管好10億元的基金經理不一定能管好100億。”暫時揚眉的“新生代”基金公司,要持續穩健發展,還需再接再厲,不斷超越。
|
關閉本頁 打印本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