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經濟增長階段看投資型行業分類
時間:2012-07-12 來源:【東方財富網】
人的成長有不同的階段,經濟同樣也是如此。一個成熟發達的經濟體,往往需要經歷從農業社會、到重化工業發展、再到以耐用消費和個性消費為主的發達經濟階段。同時,由于工業發展需要人口的聚集,城市化的進程也會與經濟發展同步。而有意思的是,我們發現,在不同國家的不同經濟發展階段,投資者對于所交易的行業在不同產業、特別是工業和服務業中的劃分細致度也呈現了相應的差異。
以美國和日本為例,1953年美國制造業增加值在GDP中所占比例達到頂峰,為28.30%,隨后一路下行至現在的11%-12%左右;1960年前后美國城鎮化率已達70%(OECD高收入國家2000-2010年城鎮化率徘徊在75%-77%)。而日本也有類似的情況,第二產業增加值GDP占比同樣在1970-1973年間達到45%峰值,而現在僅為26.68%;同時期日本城鎮化率也已經達到55%左右水平。而在此之前,兩國的第二產業都經歷了較長時期的繁榮階段。
制造業增加值的頂峰,往往意味著產業結構的變化和社會發展階段的變化。即在工業化后期,工業發展基礎已經非常完備,此時社會存在由工業化時期向發達經濟切換的需求,即經濟的驅動力量由之前的工業品制造,轉為在城市化進程中,人們對傳統農業社會生活方式向現代城市生活轉化的需求,耐用消費品(如:地產、汽車等)消費此時將作為經濟發展的中堅力量。
行業分類從區分目的來說有兩大種類:管理型和投資型。前者目的旨在反映國民經濟內部的結構和發展狀況,比如聯合國的國際標準產業分類、中國統計局國民經濟行業分類標準等等。而投資型則更側重于滿足金融行業對于一個準確,完全,標準的行業定義的需求,最典型的例子即GICS行業分類。
有趣的是,當1999年標準普爾和MSCI于1999年8月推出全球行業統一分類標準GICS時,大部分發達國家都早已進入了發達經濟階段。所以,我們現在看到GICS的一級行業分類中,其對于消費及服務業的劃分,是較為細致的,也是更為偏重的。比如:將消費劃分為可選消費和必須消費。而對于工業,則在大類中先予以統一歸納,即在一級大類中,所有工業制造行業均被統稱為工業。
而對國內而言,現在投資者所習慣交易的行業分類,一般都是既對工業部門進行細分,如鋼鐵、機械、化工等等,又對消費進行細分,如食品飲料、餐飲旅游、汽車、家電等等。這也折射出,雖然我國整體產業結構已經逐步從第二產業為主,轉向以第三產業為主,但從人均GDP指標以及人口等數據綜合來看,距我國進入以消費為主的發達經濟初級階段,還仍有時日。我國工業增加值占GDP比例達到頂峰,還或有10年左右時間。目前是我國從工業化后期向發達經濟初期的過渡階段。
在這寶貴的10年中,我們既面臨制造業中的產能結構調整,又將面對消費及服務業的崛起。而無論是結構的調整,還是新驅動因素的崛起,都將給我們在投資中帶來交易和配置機會。所以,無論從投資型的行業分類,還是從后續行業指數產品的設計來說,如果有更符合我國產業結構現狀的細分分類,并據此設計后續產品,無疑既能進一步帶給投資者利用自上而下的邏輯行業輪動機會,又將為投資者進行長期的行業配置提供更好的指標和工具。
|
關閉本頁 打印本頁 |